房俊义 600年前,即墨房姓祖居济南历城,与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同宗。 一、房姓迁至即墨 明朝洪武洪武二十三年,房海投军在济南守将徐辉祖麾下当护卫。当时济南守将相当于现在济南军区司令员。洪武二十五年初夏,徐辉祖来即墨视察验收奉旨修建鳌山卫、雄崖所、浮山所。经过20多天的巡查,他考察了一卫两所及其它海岛海防和军备情况,并做了一些重要指示,如雄崖所城南门的西南玉皇山上的门向东无梁,无窗的四方如轿子的庙宇,就是他下令修建的。主要是用来观察海面情况和震慑东面海域孽龙邪气的(《仙棚神话》中见“神奇玉皇庙篇”)。徐辉祖回济南前,对身边的房海说:“房海,与防海谐音,你应当防卫海疆,你留下吧。”就这样,房海在即墨留了下来。 二、房姓聚居地 明洪武二十五年秋后,房海奉命到丁字海湾西案(雄崖所西20里)的北阡建军屯,称北阡屯,后简称北阡,即现在的北阡村。 当时卫所赋予房海的任务是:建立军屯,补充军备。开田种植,囤积军粮,棉油,蔬果,药材等。还养殖畜牧,加工副食,酿造美酒河调味品以及晒制精盐腌制海货等。搞好军训军备,建立巩固的后方。军屯闲时练兵,作为前方预备力量。当时雄崖所为前方,丁字湾(雄崖所)西端海岸为后方,东西互相呼应,形成铁桶式的海防。西海主要由房海在北阡东南山面上建瞭望台观察海面情况,夜间以灯光为信号联络,形成一个防卫整体。建立一个完善的支前系统。军屯还有能工巧匠打造兵器,还有驯马师训练战马,有船工修造和训练战船。卫所一旦需要,援军,军火军械,骡马,粮草衣物药品,由水路和陆路发送,补充国家供应的不足。外聘文化和武术教师,培养人才,提高军屯整体素质。操演阵法,训练成长,训练战术,每到冬季农闲,房海他们就排阵破阵,还训练防堵,设伏,转移,追歼,计赚,游击等战术。春秋还在海边,河沟岸边造林,修筑暗堡备战。防奸防叛,缉拿倭谍。进行对倭战争教育,防奸防叛,提高警惕,捉拿倭谍。在多年的海防建设中,雄崖所和鳌山卫破获了三起倭谍活动,北阡防区破获了一起倭谍活动,抓获了两名倭匪。即墨卫所建成以来,没有倭寇入侵,与防堵倭谍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三、房姓的影响和发展 房姓为当时即墨海防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房海的威信和声望很高,在即墨东北部联合抗倭很有号召力,所以后来随着人口不断繁衍和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在这里聚居的村落也日渐多了起来。至今,在金口镇聚居的房姓主要分散在北阡、杨家屯、金口、房家庄、虎毕前、山旺庄、西店子、古阡、孙家沟等,还有原大官庄镇的北官庄,华山镇的皋毕,田横镇的房家等村庄,总共有近万人。 房姓分流到全国各地,主要流向是天津、北京、东北、大庆、石家庄、新疆,还有南方的江浙、两广、海南、云贵以及港澳台等。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四野的百万大军从东北打到西南,取得了解放全国的决定性胜利。毛泽东感叹道:“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还动员了几万兵,都是从山东动员的。”这说明四野的班底是山东邵剑波、杨子荣等干部去了东北发展起来的。全国解放后,山东干部遍布九州大地,其中不乏房姓。还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后,房姓在全国也有不少定居者。房姓流向国外数量约计11万人,仅韩国就约有3.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