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卫体与文史工作办公室 近年来,即墨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腹地和城区人口的急剧膨胀,给即墨教育事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期,市政协围绕这个专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民办教育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缝纫、厨师、美容美发等劳动技能培训学校。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民办教育学历学校主要是马山武校、富联武校等学校的诞生;非学历学校起步较早的是希望电脑学校和翰林会计学校等。近年来,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即墨经济的快速崛起、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努力,民办教育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全市各类民办学校达到53所,其中,学历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2989名,非学历教育学校46所,年培训规模1.3万人左右。多年来,我市民办学校坚持走多种形式的办学之路,不仅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就,也缓解了教育压力,减轻了公共财政负担,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民办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温州和潍坊等先进地区相比,在重视程度、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不能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无规划,在宏观引领上有缺失。由于市里没有建立完善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民办教育发展领导小组,缺少统一协调的发展领导和具体指导;也没有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划及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要求,编制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导致民办教育存在着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上两种缺失。由于缺少宏观规划引导和部门监管指导,社会资金投资民办教育存在一定盲目性,在这方面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目前我市53所民办学校资产已达3亿元,占地面积1170亩,一些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较好,但在总体的质和量上,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我市学历教育民办学校仅有7处,在校生只有2989名,占全市在校生的比例不足2%,与全国民办学校初中生在校生数占比8.37%和小学生占比5.41%,有较大差距,与温州等地学历教育民办学校在校生数多达20%的占比,差距更大,这说明我市在重视程度和发展引导上,还有很大空间。 (二)少扶持,在政策引领上有不足。在政策扶持方面:我市对民办教育实施国家制定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但对民办学校如何扶持、引导和管理,还没有研究出台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在建设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但这些优惠政策在我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不可避免地导致发展民办教育征地困难、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影响了企业或社会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在资金扶持方面:我市虽然在招生、教研、常规管理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但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专项资金设立、税收优惠等制度性规定方面还是空白,没有形成良好的资金扶持机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民办学校拥有教职工575人,按每人每年3万元工资,年需1725万元。7所学历教育学校2989名在校生,按每年900元的生均拨付经费,年需269万元;46所非学历学校年培训13000人,按生均每年1500元经费,年需1950万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民办学校仅在教师工资和学生费用方面,每年就可为财政节省3944万元。可见,我市在资金扶持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师资扶持方面:潍坊设立了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温州实行教师人事代理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民办学校教师均按照事业单位标准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退休费。而我市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很不稳定,随着公办学校教师招聘力度的加大,民办学校的优秀师资流失现象严重,师资匮乏成为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缺共识,在氛围引领上有差距。办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通力支持。我市多是教育部门唱独角戏,其他职能部门没有配套对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规定,致使民办教育发展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有关方面在宣传和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上也做得不够。加之民办学校发展历史还十分短暂,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有偏见,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对策建议 即墨经济正处于历史嬗变的重要时期,城市规模也处于快速膨胀的关键节点,如何紧跟即墨大势,发展与我市实际相适应的民办教育,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建组织,编规划,加强宏观引领。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政府及时成立由教育、发改、土地、财税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市民办教育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研究全市民办教育发展,全面抓好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出台发展意见、研究具体扶持政策等内容。领导小组应在教育主管部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抓好协调落实和监督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其次,要编制发展规划。建议在全市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把民办教育单列出来专题研究,坚持科学规划先行,结合我市产业实际和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把创办学历教育学校和名牌职业学校为重,以发展现代工业的信心和决心,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出全市民办教育发展十年规划。再次,要成立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智囊团。加强与省内外专业院校和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邀请教育专家和产业专家建言我市民办教育发展,为民办教育的整体规划、学校布局、层次、类型导向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撑。争取通过十年的努力,科学规划建设我市民办教育学校和专业设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度发展助力。 (二)抓落实,推举措,加强政策引领。一要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各项扶持政策,依法保障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和法律地位,扩大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民办教育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的宽松发展环境。二要尽快研究出台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并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对投资者的权益、民办学校的用地建设、投融资建设、水电暖气等方面,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及时建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扶持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入手,推行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制度,用财政资金杠杆撬动民办教育事业发展。三要从增加民办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教师资格和人事代理制度、扩大公民办学校教师交流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并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审,评先选优和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逐步实现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要进一步加大公民民学校之间师资的科学流动机制,积极帮助民办学校搞好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走出一条名师育名生、名生出名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要加强培育和引进民办名校。针对我市重点打造的汽车、造船、物流等主要产业实际,把引进相关专业的外地民办名校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更好的服务我市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培育我市民办名校的力度,推动特色学校上规模、上档次,努力培育出即墨的“蓝翔技校”。 (三)重引导,促规范,加强氛围引领。一方面,要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内容与当前形势和即墨实际结合起来,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宣传,逐步改变“政府包办教育”的片面认识,营造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参与的民办教育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民办教育发展,适时组织召开全市民办教育发展会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民办学校,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进一步确立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上和社会上的重要地位,达成全社会重视支持民办教育的共识。第三,要加强监管。教育部门要严把准入资格、加强教学督导、严格监督管理、认真指导服务。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收费规定、广告发布、年检年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把各项关口。要推进依法治校,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民办学校设立与退出机制,切实保证教育质量。对社会上的一些违法办学行为,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成立联合执法机构,加大查处力度,净化民办教育市场,为民办教育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