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制与港澳台侨工作办公室
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传承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塑造城市竞争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为整合和深度开发我市东部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近期,市政协组织有关人员对东部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即墨历史悠久,具有丰富而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山、海、岛、泉、滩俱全,拥有2517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183公里的黄金海岸线、215平方公里的鳌山湾,4处大型沙滩、17处大小岛屿,86处山峰。东部山、海、城、泉、滩等旅游资源集中成片,海洋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古城文化和齐文化交相辉映,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鳌山有道教文化底蕴深厚的鹤山、民俗名山东京山等,作为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聚集了山东大学、哈工大、微软、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等一批国内外重点项目,美国摩天三五MALL项目也正在设计规划中。温泉已建成北方最大的青岛国际博览中心、城投温泉度假酒店、香根酒店、天泰高尔夫、麒麟山庄等10余个高端旅游项目。毗邻的金口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海滩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金口古镇、凤凰古村、李氏庄园、北阡遗址、天后宫等历史人文景观连片,形成了以历史文化、休闲健身为特色,集历史文化、红色教育、休闲健身、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格局,金口镇已被评为国家环境优美镇。丰城社区山海连绵,雄崖古所历史积淀深厚,保存较完整。田横岛更是名闻遐迩,田横五百义士传说家喻户晓。鳌山、温泉、金口、丰城、田横等东部文化旅游资源如同一串珍珠镶嵌在东部大地。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业,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逐步壮大,在青岛旅游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东部拥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5处、省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旅游强镇3家、山东省旅游特色村3家。 二、东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通过市镇两级的不懈努力,东部文化旅游产业有较大发展,但总体来看,目前发展水平还不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尚未得到有效整合,文化旅游业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文化旅游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开发: (一)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协调。目前我市缺乏一个整体性的东部文化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尽管金口、丰城等镇(街道、中心社区)分别聘请设计院制定了发展规划,但各镇(街道、中心社区)的发展规划各管各的区域,各唱各调、各吹各号,缺乏规划的有效衔接,缺乏统一协调,缺乏东部区域的整体策划包装推介,不利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 (二)政府支持与服务没有形成合力。文化旅游涉及旅游、文广、城建、规划、交通、林业、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的支持政策和扶持项目侧重点有所不同,统筹协调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支持文化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同时,目前文化旅游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服务质量不规范,缺乏统一有序的管理。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投入不足。近几年,市镇(街道、中心社区)两级财政对东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投入资金很少,与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相比差距较大。由于筹资渠道少,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面临资金缺乏的制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档次上来看,景点开发建设均有明显不足,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品优势。东部现有文化旅游“可说的”多,“可看的”少,有的只能听不能看。一批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如凤凰古村、雄崖所、北阡贝丘文化遗址、李秉和庄园等仍处于相对闲置状态。历史名岛田横岛自1992年三联集团实施开发以来,由于企业规划定位不准,开发档次较低,后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度假村内诸多设施年久老化,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缺乏吸引力,年接待游客仅有3万人次左右,既造成了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又影响了田横岛及周边区域的整体开发建设。 (四)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相比于各大工业园区的“七通一平”,旅游景点基础配套设施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公共交通车辆较少,道路导向标识缺失,停车场地狭小,公共厕所缺乏,古村道路崎岖不平,零零散散的“农家乐”档次较低,无法满足各层次的消费需求,大部分没有卫生、消防、安全等设施,农民、渔民自产品缺乏深加工,销售受到很大的限制,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和接待能力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五)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旅游产业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关联度大的“集成”产业。但我市文化旅游景点点多面广,旅游资源缺乏整合和包装。现有的旅游路线只是把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内容构成单一,未能形成系列的旅游产品,不能形成合力。 (六)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我市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开发中一些文化旅游景点缺少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个性不足,文化和时尚色彩缺乏,重点不突出,特点不明显。旅游商品大多没有突出即墨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得到有效传承和挖掘,面临失传的危险。 (七)宣传推介力度有待加强。我市目前由于投入运行的文化旅游景点不多,有效的旅游线路也不多,在宣传和促销等方面的力度也不够,中介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文化旅游景点品味不突出,品牌不彰显。近几年,东部各镇(街道、中心社区)在文化旅游宣传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由于镇级宣传资金及能力有限,致使宣传层次偏低,形不成系统、大氛围的宣传效应。 三、加快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对策与建议 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5%-20%的增长速度迅速在全球兴起,并逐渐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要实现我市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必须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促进文化与旅游进一步融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定位,制定我市东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要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制定出高起点、高品位、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由于各镇(街道、中心社区)的开发基础比较薄弱,建议结合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和即墨古城建设,修编我市东部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可邀请高水平策划规划公司,对东部进行整体系统的策划规划,同时对凤凰古村、丁字湾湿地、北阡遗址、雄崖所古所等重要区域、节点进行策划规划。通过规划把东部区域保护控制起来,避免盲目建设,按照规划加大东部旅游资源整合重组和深度开发力度,打造一个集历史、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区。 (二)政府主导,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要认真研究现代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充分考虑旅游经济投入产出的特殊性,尽快研究出台我市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招商引资、土地使用、财政税收、融资服务等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对已经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旅行社组团来即旅游奖励暂行办法》等优惠政策,一定要落实到位。同时,有关单位应积极争取利用上级关于促进文化名镇、旅游强镇、特色名村、传统村落发展的各种政策支持。建议将市凤凰雄崖乡村文化生态保护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改为东部文化生态保护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东部文化生态保护开发工作。各组成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能和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切实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修缮保护、宣传推介、环境整治等工作。 (三)多方融资,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我市很多有价值的文化景点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主要原因在于开发资金短缺。政府应在资金方面做好引导性投入,建议市镇(街道、中心社区)两级财政每年都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在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产出新机制,打破行政区域及条块分割的限制,打破所有制界限,按照“城乡统筹、市场运作、产权不变、利益共享”的原则,多渠道筹资,吸引民营资金参与文化旅游业的开发建设。要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对金口镇凤凰古村及早进行开发,对古宅周边房屋实行计划性搬迁,对古宅进行修缮保护;随着青岛蓝色硅谷的崛起和山东省“仙境海岸”旅游品牌的建设,田横岛再次开发已迫在眉睫,建议成立专门机构,集中精力研究解决田横岛再次开发问题。应本着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的原则,以土地置换或者回购等方式,与三联集团协商妥善解决土地问题,为田横岛的再次开发铺平道路,尽早将田横岛打造成我市东部文化旅游的龙头,使其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即墨名片。 (四)完善配套,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从道路交通、旅游标识、停车场、住宿餐饮设施、旅游厕所、特色商店、休息站和休闲步道等方面进行配套。目前我市许多文化景点采用“国有国营”的管理经营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资源配置低效、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可探索“转让式经营”管理模式,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按照“国家所有、政府监管、企业经营”的原则,授权投资者依法有偿取得一定期限内的经营管理权及收益权。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在外地相继推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五)整合资源,依托文化旅游品牌拓展产业链。吃、住、行、游、娱、购是旅游不可或缺的要素。当前,旅游业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正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今年五一期间,天泰提供的“度假酒店+泡海水温泉+山地高尔夫+乡村旅游+品尝渔家宴+奥特莱斯购物”全程打包产品,颇受游客青睐。可借鉴这种经营模式,实行文化旅游捆绑式经营和营销联合,也可以集零为整,把一些类似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不同风格的文化旅游线路。诸如开发:文化古迹游(即墨民俗园、金口凤凰古村、丰城雄崖古所、天后宫)、健身娱乐游(金山滑雪场、高尔夫、温泉洗浴、湿地自行车健身、海上垂钓)、茶乡风情游(鹤山、鳌角石茶叶观光园、鳌山院上花卉、七沟于家沟渔家宴)等,将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 (六)深入挖掘,浓厚历史文化氛围。文化是东部旅游景点的灵魂,旅游是文化资源的外在展示。要把历史文化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章,逐步形成以文化促进旅游品牌提升,靠旅游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对已建成、在建中和拟建设的景点,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注重文物搜集、资料开发、布展解说,要激活积淀的文化和凝固的建筑,再现历史风云,力求声、色、情、景并茂。要注重文化的“物化”建设,如建设乡土文化博物馆,可将抽象的文化具体化。外地对历史文化遗址一般采取建博物馆、展览馆的形式吸引游客,通过大量的实物、书籍、影视等资料,向游客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应充分发挥田横祭海节等民俗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当地渔民风俗,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游,让更多的游客在旅游中感受到即墨文化的魅力。同时,要充分挖掘利用即墨镶边、金口根雕手艺、田横香饽饽、丰城婿糕、芝坊咸菜等一批独特的文化遗产,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附加值。 (七)加强宣传,提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要多措并举,拓宽渠道,形成宣传和推销的合力。积极参与省旅游局“捆绑营销”,巩固和扩大城市形象品牌的宣传推介成果。不仅要通过报纸、电视、画册等传统形式,还应通过多媒体光盘、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渠道进行宣传,扩大宣传推广的覆盖面。在成功举办首届沙滩啤酒节的基础上,建议策划举办第二届沙滩啤酒旅游文化节。借力2014青岛世园会,广泛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提升城市旅游形象,使“千年商都、泉城即墨”旅游文化耀眼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