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规范出租车市场营运秩序 |
2 |
交通局 |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定期培训出租企业经理、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一步落实完善承包人的资质审查、服务承诺、车辆定期维护保养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建立出租车客运调度管理信息平台,新投运出租车420辆,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
2 |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
3 |
旅游局 |
编制新一轮全市乡村旅游规划,指导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打造旅游文化产品;举办田横祭海节、鹤山柿子节、金口妈祖文化节、小龙山祭龙大典等节会活动,凝聚民俗文化;筹办“泉海即墨•沙滩啤酒旅游文化节”,接待游客达45万人次,弘扬地方文化。 |
3 |
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
4 |
文广新局 |
研究出台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鼓励和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从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先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引进影视制作公司,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促进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
4 |
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 |
5 |
文广新局 |
已研究出台《即墨市鼓励和扶持影视发展的意见》,大力引进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已有3家影视公司我市注册,已引进建设青岛民俗文化产业园、“易创园”文化产业园等10个新兴文化产业项目。 |
5 |
加强石棚水库周边环境整治 |
6 |
城建局 |
已组织周边村庄设立垃圾中转站,对收集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杜绝撒漏和二次污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
6 |
加大全市绿化投入 |
7 |
林业局 |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沽河综合治理、沿海防护林建设、滨海大道及疏港公路绿化等工程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目前各项重点工程均已完工,累计投资9.2亿元,新造林2.82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万亩,中幼林抚育2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 |
7 |
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
8 |
人社局 |
积极鼓励我市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合理就业,举办大学生招聘会68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370人,鼓励自主创业318人,新建或重组见习基地4个,全市大学就业率达91.8%。 |
8 |
规范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
9 |
教体局 |
已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学校发展建设用地、专项资金、教师待遇、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民办教育政策保障。下步将制定出台专门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指导扶持,目前全市已设立民办中小学2处。 |
9 |
加快王村新城建设 |
10 |
王村新城管委 |
高起点做好规划编制,已形成王村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期成果,编制完成道路交通、电力、热力等专项规划。启动“四纵四横”8条主干道路的规划建设,3条道路已实现回填互通。集中引进海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总部研发、服务外包等高端产业项目,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项目1个,在谈项目17个。 |
10 |
在长江中学周边路段设置交通安全设施 |
11 |
公安局 |
已在湘江二路设置中央隔离护栏,在长江中学路口设置学校标志。 |
11 |
加快食用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
12 |
农业局 |
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二维码追溯系统7处,确保追溯系统运转正常。抓好生产基地日常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2次,抽检蔬菜、果茶、食用菌等农产品样品1800余批次。发放宣传资料7200余份,全面提高种植者安全生产意识。 |
12 |
整治健民街交通秩序 |
13 |
公安局 |
已对健民街实施由西向东单向通行,在健民街西端增设禁停标志牌1处,在市医院门口周边增设禁停标志牌2处,并重新施划健民街交通标线。同时,安排民警高峰时段上岗疏导交通,平峰时段不定时巡逻,严查违反禁令标志和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 |
13 |
鼓励企业品牌培育 |
14 |
工信局 |
已专门成立全市品牌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争创工业名牌奖励制度》、《品牌培育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积极培育鼓励企业争创品牌。目前已培育国家、省、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8家,创建青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驰)名商标199个。 |
14 |
加强温泉地热水资源管理 |
15 |
城投公司 |
已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即墨市地热水资源管理规定>的通知》,专门成立了地热资源管理办公室、组建了青岛温泉地热开发有限公司,对温泉地热资源实行统一开发、科学管理、统一供应。 |
15 |
整治市中医院北门口交通秩序 |
16 |
公安局 |
已在中医院门前增设禁停标志,严查乱停乱放车辆和占路经营、游商浮贩等违法现象。加强医院内部车辆疏导管理,严格实行上午医院职工车辆禁停制度,确保急救车辆畅通。下步,将在蓝鳌路安装中心隔离护栏,防止车辆人流乱穿马路。 |
16 |
推进全民体育健身 |
17 |
教体局 |
加快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在10处镇建设镇级健身广场,在市体育中心新增足球场、排球场,新建228个村庄文化休闲健身广场,配套健身器材849套。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举办培训班5期。 |
17 |
规范建筑劳务市场 |
18 |
城建局 |
已按照前期青岛市建委下发的《关于推行用工制度改革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我市建筑业项目管理体制、施工组织模式和用工管理方式等进行完善,逐步形成管理规范的建筑劳务市场。 |
18 |
加强中小学安全保卫工作 |
19 |
教体局 |
已采取健全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力度,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强化中小学安保工作,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师生安全。 |
19 |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
20 |
卫生局 |
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300元,同步提高结报比例和最高结报金额。建立城镇居民大额医疗救助制度,对参保居民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住院医疗费按70%比例给予补助。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2月1日起在4家公立医院实施零差率销售。 |
20 |
加强城区开挖路面的修复管理 |
21 |
城建局 |
建立联动机制,结合道路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各类管线配套,减少道路开挖。加强道路动态巡视力度,实行网络化管理,对乱开挖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已挖掘工程及时组织修复,确保道路畅通。 |
21 |
加强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和交通标示配套 |
22 |
交通局 |
制定出台了《即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考核及补助资金拨付试行办法》,从2013年起养护经费标准提高50%,每年养护资金总投入不低于1676万元。同时,市财政每年拨付不少于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桥梁除险加固、安装交通警示标志牌、加装安全护栏等。 |
22 |
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 |
23 |
公安局 |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新增设停车泊位100个,对8处交通路口进行渠划,结合烟青路改造工程增设了12处新型智能交通信号灯。加强交通管理,开展城区道路停车秩序整治,严格中心城区大货车禁行。加快道路建设,组织实施长江一路贯通等8条城区道路工程,提高城区通行能力。 |
23 |
提高道路修建管护标准 |
24 |
城建局 |
已严格按照青岛市城市道路技术导则、青岛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技术导则等要求,进一步提高道路建设标准,从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层层把关,确保道路工程质量。 |
24 |
规范完善道路交通标志线 |
25 |
公安局 |
已将辽河一路、华山三路、华山一路等43处路段标线施划列入财政投资计划,目前已全部组织施划完毕。 |
25 |
加强退伍士兵就业培训 |
26 |
民政局 |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鼓励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目前已组织培训退伍士兵150余人。 |
26 |
整修黄河三路开发区中学以西、龙泉河桥以东段 |
28 |
城建局 |
已组织整修完毕,共铺设沥青路面100米。 |
27 |
扶持我市酒类产业发展 |
29 |
工信局 |
已出台《关于加快老酒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建立酒类产业、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快老酒基地建设,发展老酒工业旅游,发挥黄酒行业协会作用,规范酒类市场秩序,积极扶持酒类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
28 |
加强交警文明执法监管 |
31 |
公安局 |
编写《即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规章制度汇编》,建立行为准则,组织执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接受社会监督,不定期检查督导,发现问题现场整改,有错必纠、有责必究。 |
29 |
加强实验二小过街天桥及两侧木栈道维护 |
32 |
城建局 |
已组织对二小过街天桥桥面、桥台、桥栏杆及栏杆玻璃进行维修更换和清洁,对两侧木栈道接进行了维修更换、栏杆加固及粉刷。同时加强对桥梁及附属设施的巡检力度,对损坏设施随发现随维修。 |
30 |
加强全民普法教育 |
33 |
司法局 |
专门制定下发了《2013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法治镇街”、“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落实 “四日合一”学法制度,下发学习法律法规9部,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点21处,组织法制讲师团、律师、法律服务者巡回讲课20次。 |
31 |
建设绿色生态即墨 |
34 |
林业局 |
结合大沽河综合治理绿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沿海防护林建设、滨海大道及疏港公路绿化等工程深入开展造林绿化,目前各工程均已完工,累计投资9.2亿元,新造林2.82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万亩,中幼林抚育2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 |
32 |
加强全市供热建设 |
35 |
城建局 |
已编制完成全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并开工建设即墨热电热源扩建项目、新源热电热源扩建项目。积极引入新能源技术项目,正在开展城南片区污水源热泵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旧小区供热改造,改造旧住宅小区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 |
33 |
加强物业规范化管理 |
36 |
住宅办 |
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物业服务行为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行为。举办物业管理培训班,提高物业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组织对我市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情况进行2次全面检查,督促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
34 |
治理通济街道黄泥沟周边环境 |
37 |
通济街道 |
已结合“城乡同治、全域共美”和墨水河流域整治活动,对黄泥沟及周边环境进行初步治理,下步将结合村庄旧村改造工作,进行高标准综合整治。 |
35 |
拓宽鳌东路与济青高速南泉立交桥 |
38 |
公路局 |
该立交桥已拆除重建,桥面设计拓宽至24.5米,大大提高通行能力,工程于5月份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1底前完工通车。 |
36 |
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投入 |
39 |
农业局 |
已安排财政资金3940万元用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奖补。其中:镇容村貌整洁工程1000万元,造林绿化工程530万元,村庄文化休闲健身广场建设1000万元,4处镇级生活垃圾集中机械化分类处理560万元,150个经济薄弱村庄环境综合整治450万元,100个试点村级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200万元,规范畜禽养殖工程建设200万元。 |
37 |
对牛羊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 |
40 |
商务局 |
抓好羊定点屠宰项目许可办理工作,指定专门场所实施“集中检疫、定点屠宰”,批准设立了青岛永春食品有限公司羊定点屠宰厂,依法规范整治西山前村活羊屠宰,正在探讨设立公益性牛定点屠宰企业,采取政策性扶持措施保障其正常运行。 |
38 |
优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
42 |
工信局 |
市政府已出台《关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在对《关于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研究设立种子资金、天使资金,从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两化融合、品牌建设、融资担保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
39 |
实行犬类强制免疫 |
43 |
畜牧局 |
已制定下发《即墨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年狂犬病免疫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犬类狂犬病集中免疫活动,全市共集中免疫8600只。 |
40 |
建立居家养老体系 |
45 |
民政局 |
已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培育支持,在场所、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为60岁以上“三无”、低保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资金由市、镇两级财政负担。 |
41 |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
47 |
工信局 |
积极落实《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制定支持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实施细则,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给予补助。在2013年中国(即墨)国际时装季期间,邀请国内电子商务名企推介电商产品,搭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组织企业外出参观学习,支持发展电子商务。 |
42 |
大力发展海产养殖加工业和渔家乐旅游 |
48 |
海洋渔业局、旅游局 |
建设中国对虾养殖示范基地和即发渔业园区,设立养殖试验区1.7万亩,引进网箱养殖、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等新模式,实施增殖放流苗种1.8亿。争取青岛资金1000万扶持标准化池塘改造、良种繁育。指导金口村参与旅游特色村创建,指导妙府老酒、钱谷山有机农庄、华裕葡萄酒庄园等开展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争取上级资金155万元发展乡村旅游。 |
43 |
加快东部沿海村庄规划改造 |
49 |
规划局 |
组织编制了蓝色硅谷核心区总体规划、原东部三镇一区总体规划、王村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东部沿海区域总体规划全域覆盖。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成立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新型社区建设指挥部,组织开展荆疃社区、水泊社区、星石庄社区、王村社区、洼里社区等社区改造建设工作。 |
44 |
清理正发宾馆南侧私设停车场 |
50 |
公安局 |
已依法取缔了正发宾馆南侧私设停车场,并在正发宾馆路南侧墨水河桥路段增设了禁止停车标志牌,加大巡查力度,对乱停乱放车辆及时进行清理。 |
45 |
亮化黄河三路和青威路城区段 |
51 |
城建局 |
黄河三路、青威路亮化工程已列入我市2013年为民要办十件实事,目前2项工程已完工。 |
46 |
加强餐饮单位餐具集中消毒监管 |
52 |
卫生局 |
已组织对全市9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整治,建立了监督档案,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组织不定期抽检,确保餐饮器具卫生质量。 |
47 |
扶持海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
53 |
工信局 |
积极落实《争创工业名牌奖励制度》各项政策,对海产品加工企业新创各级品牌给予奖励,加快培育海产品名牌企业,培育食品加工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企业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外地企业成功的营销模式,提高即墨海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
48 |
加快“撤村并社”步伐 |
54 |
民政局 |
2013年我市计划建设22个集聚类社区,共涉及109个村庄、3.7万户、11.8万人口,目前22个社区已全部开工。 |
49 |
加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辅导员培训 |
55 |
文广新局 |
已组织举办百姓健康舞、健身操、胶东大秧歌、青岛广场舞4期文艺培训班,培训320余人次;结合“送戏进万家”、“欢乐广场周周演”及惠民演出等文化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辅导培训25次3200人次。 |
50 |
提高破案效率、建设平安社区 |
56 |
公安局 |
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在全市已建成的19个新型社区服务中心设立警务室。加强社区治安巡逻,严打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常态化地开展“打盗抢、保民安”严打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共破获“两抢一盗”、入室盗窃案件36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0余名。 |
51 |
加强居民小区停车管理 |
58 |
住宅办 |
已下发了《关于加强住宅小区车辆管理的通知》,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制定小区车辆管理规定,在小区内划定临时停车泊位,并组织开展全市物业管理小区车辆停放情况检查,确保小区车辆有序停放。 |
52 |
加强青少年法制和交通安全教育 |
59 |
教体局 |
结合“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营造良好法制环境”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法制和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
53 |
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
61 |
民政局 |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定,增强社会组织行业自律,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经济类协会在增收致富、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障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
54 |
培育扶持乡土树种发展 |
63 |
林业局 |
已在田横镇宅科村播种繁育乌桕苗3亩、2.8万株,在灵山镇富田花木苗圃播种繁育流苏8亩、6.4万株,在鳌山卫镇院上村播种繁育槲树1.5亩、1.2万株。 |
55 |
规范全市预拌混凝土行业 |
64 |
城建局 |
已专门制定了《2013年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管理工作要点》,并成立专门检查组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联合巡查等形式,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 |
56 |
加强学校周边商铺、摊贩整治 |
66 |
食安办 |
已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对学校周边和食堂进行两次专项整治,并坚持每季度对学校食堂进行执法检查;暑假开学前对学校周边餐饮点进行了拉网检查,对托管班“小餐桌”进行公示;目前全市学校食堂持证率和分级管理率均达到100%。 |
57 |
整治蓝鳌路留村立交桥至大村段马路市场 |
67 |
经济开发区、龙山街道 |
已组织对道路两侧环境卫生、建筑工地、占路摊点、车辆停放、集贸市场等进行全面整治,补植苗木6000多棵,投资120万元升级改造沿街1300米门头房,设置小型集贸市场一处,引导商贩集中经营。 |
58 |
加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
68 |
教体局 |
已组织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学雷锋做有道德人”、 “清明节网上祭英烈”、“德馨大讲堂”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传统美德演讲比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
59 |
对体育社团聘请高水平教练员予以财政补贴 |
69 |
教体局 |
已结合青岛市青岛市第三届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等比赛情况,对表现优异的体育社团、教练员进行了补贴奖励。 |
60 |
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补贴力度 |
71 |
农业局 |
已安排市财政资金76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补贴,较去年增加635万元。其中,100个村庄试点村级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200万元,4处镇级生活垃圾集中机械化分类处理560万元。 |
61 |
加大公立医院改革财政投入力度 |
72 |
医改办 |
已安排财政资金3400万元用于医疗卫生深化改革,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同时,加快推进中医院病房楼、东部医疗中心建设,率先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62 |
加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交通安全管理 |
75 |
公安局 |
已在滨海公路丰城栲栳码头、外栲栳村口等14处路口设置爆闪警示灯,在滨海公路与疏港公路、丰山线路口安装信号灯;计划年底前在疏港路路口设置电子警察,在田横镇泊子村口北、疏港公路拖车口路口等路口设置电子测速。 |
63 |
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
76 |
卫生局 |
严格准入标准,把好年审关和现场审验关,确保所有民营医疗机构符合标准。做好规范化诊所建设工作,对达不到规范化标准的予以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新农合保险和医务人员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与一级卫生院同等待遇。 |
64 |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
77 |
食安办 |
投资1200万元新组建市食品综合检测中心,开展食品安全检测22万批次,取缔黑屠宰点、黑作坊、黑餐饮店180余个,查处立案36起,批捕36人,有效净化了全市食品消费环境。 |
65 |
注重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 |
79 |
农工办 |
已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关政策的通知》、《关于城市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配套优惠政策,将今年开工的大沽河沿岸三个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在新开工社区高标准配建社区服务中心,年底完成全市社区服务中心“干部进驻、服务下沉、挂牌运行”。 |
66 |
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
80 |
公安局 |
在城区主要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一校一警一协警”勤务制度,安排交警在学校周边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的路口、路段进行护导。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严查接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增设警告和提示性标志,在部分路段施划临时停车泊位,对文化路一中段、德馨小学段,新兴路三小、四小段,实施了限时单行。 |
67 |
普及安装数字显示交通信号灯 |
81 |
公安局 |
已组织对全市交通信号灯统一设置了数字显示器,并将信号灯统一规范为先放行直行车辆,后放行左转弯车辆。 |
68 |
加强大沽河流域古树、古迹保护开发 |
82 |
文广新局 |
已组织对大沽河流域古树古迹进行了全面排查登记,并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调研,共排查登记28处文物古迹类、75株古树,相关文物古迹已呈报青岛市文物局,正在研究制定保护性开发方案。 |
69 |
建立工程责任倒查追究机制 |
84 |
监察局 |
加大政府投资项目排查力度,对全市2012年以来36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摸排,未发现违规违纪问题。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强化工程质量日常监管,规范竣工验收。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公示制度,工程竣工后,在工程所在地设立工程竣工标识牌,将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
70 |
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
85 |
工信局 |
已出台《即墨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在对《关于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拟研究设立种子资金、天使资金,从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两化融合、品牌建设、融资担保等方面,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
71 |
在“丁字湾海上新城”建设户外休闲运动基地 |
86 |
丰城中心社区 |
聘请一流规划设计公司高标准做好户外休闲运动基地规划设计,打造高品质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开发单车驿站、自驾游及山地自行车等项目,举办“登山节”“户外健身节”等活动,以活动办节日的形式促进基地发展建设。 |
72 |
推进即墨古城恢复建设 |
87 |
古城规划建设指挥部 |
已成立市长任组长的立即墨古城片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拆迁和规划建设两个指挥部,负责古城片区拆迁建设工作。历经5个多月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拆迁工作,工程已于11月19日开工建设,正在努力打造“疏老城”的示范工程。 |
73 |
加快城区新型社区建设 |
88 |
农工办 |
今年计划开工新建的6个城区新型农村社区都已开工建设,其中通济街道窑头社区、通济新经济区沟岔社区、开发区烟霞社区3个已部分封顶,通济街道下泊社区、开发区北关社区、环秀街道湖西社区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
74 |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
90 |
农业局 |
已安排财政资金76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补贴,其中,100个村庄试点村级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200万元,已配齐基本分类处理设施,开始试运行。4处镇级生活垃圾集中机械化分类处理560万元,已建成2处,剩余2处已完成主体建设。 |
75 |
规范工程招投标,预防职务犯罪 |
91 |
监察局、城建局 |
对招投标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招投标活动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规范招标,建成电子业务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了监督效率和覆盖面。做好招投标系统提升工作,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电子业务系统和监察系统进一步改造完善。 |
76 |
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 |
92 |
农业局 |
开展农资打假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8万份,在电视台报道宣传10余次,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识假、辩假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展了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200余个,检查集贸市场90余,立案6起。 |
77 |
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
93 |
教体局 |
投入3468万元完成全市中小学内设配备,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开展现代化学校建设工作,启动了65所学校的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了全市中小学的内涵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
78 |
壮大提升蓝村制鞋产业集群 |
94 |
工信局 |
高起点编制《蓝村镇女鞋2008-2012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和四个专项规划。规划240亩的精品鞋加工区,重点围绕年产量30万双以上企业开展品牌培育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招商、会展等活动,抓好制鞋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良好产业环境。 |